5岁老人发现银行卡被冻结、成了被执行人,原因竟是一名摊主借“领免费鸡蛋”拿走老人手机,冒用其身份登记注册了网店。
科技发展日新月异,虽便利了生活,却给老人筑起认知高墙。大量老人被各种套路蒙骗,绝不仅仅因为贪小便宜。
“围猎”老人套路满满
针对老人的精准“围猎”五花八门,近来又衍生出新套路,让人防不胜防。
窃取老年人信息用于“背锅”。四川警方通报,80岁老人苏某在赶集时遇到两名外地年轻人摆摊,声称扫码就能“免费领洗衣液”。老人自己没有微信账号,也不会申请,就将手机交由二人拿到一边操作了半个多小时。当地公安局反诈中心接到公安部下发的涉诈线索,该线索指向苏某手机号涉嫌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,苏某才得知个人信息被骗子盗用。
引流到直播间再“坑老”。山东一网友告诉半月谈记者,骗子打着“免费领鸡蛋”的旗号用父亲手机操作,将其拉进微信群,后又在微信群分享直播链接,并以代金券、优惠券等诱骗群内老人点进直播间,手把手教他们在直播间下单购买产品。直到老人身体不适,网友才知道他一直在服用从直播间购买的保健品,一看账单发现已消费5000余元。
远程操控老人手机转移资金。广东62岁的李某接到境外电话,对方称他的“百万保险项目”已到期,要他缴纳2800元续保。李某表示要取消保单,在骗子忽悠下下载了“银*会议”等一系列App,并接受视频通话进行屏幕共享。骗子远程操控李某手机重置个人账号密码,盗刷老人79笔资金,共4.3万余元。
“不法分子盯上老人“钱袋子”
“凡准时参加活动者,均可免费领取鸡蛋10个”“扫一扫就能免费领取洗衣液或洗衣粉”“你的直播间会员即将到期,如果不取消,每个月需缴纳几百元的会员费”……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,千变万化的新型套路背后都有着共同的公式:虚构身份+小便宜利诱/负面后果恐吓+引导老人手机操作=上当受骗。专家介绍,骗子往往用虚构出来的身份骗取老人信任,抓住其“省钱”或是“怕惹事”的心理,并利用老人不熟悉互联网相关操作行骗。
广州市民刘华的母亲今年75岁,为在超市领鸡蛋,老人加入了一个微信群。“每天都要进直播间听课,还不能快进,必须按时答题。每天晚上戴着老花镜熬夜打卡赚那几毛钱,时不时还下单买一堆三无产品。”刘华多次劝母亲退出群聊,母亲却坚称“老师讲的都是养生知识,这是学习”。
“大数据会给老人精准推送相关信息,其中就包括养生或售卖相关保健品的内容,久而久之老人就会失去接触不同领域信息的机会,甄别能力自然越来越弱。”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谭华红表示,各种新技术、新应用层出不穷,老人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缺乏足够辨识能力,一些不法分子便乘虚而入,专门针对老年人进行诈骗。
老年群体被骗后维权也不易。《北京市2023年老年人权益保护形势分析报告》显示,在权益受到侵害后,愿意并能够通过法律维权的老人比例仅占22%。受访律师表示,受害者在按要求扫码、进入直播间或共享屏幕时,不知自己已踏入骗子设下的圈套。由于老人普遍会随意丢弃传单、赠品凭证等关键证据,也不会事先录屏或录音,老人维权时难以形成完整证据链。有律师向半月谈记者透露,在老人被诈骗案件中,即使能追回来一些资金,通常也不足损失的10%。
广东环球经纬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文婕表示,相关案件多发,除了老年人自身权益保护意识相对较弱外,也暴露出社会管理方面漏洞。
给套路戴上“紧箍咒”
近年来,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》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》等接连出台,多部门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。2024年,全国检察机关对涉养老诈骗犯罪批准逮捕200余件310余人,起诉630余件1700余人,对涉养老服务、退休养老金及补贴发放等行政检察监督案件提出监督意见750余件。
立法保护是关键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印波表示,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大多都在针对犯罪类型进行打击,保护特定群体的则相对较少。印波建议,借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,从保护老年人权益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法制,更有效防止老年群体上当受骗。
防诈阵线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。印波建议,企业可针对老人用户增设认证程序,增加骗子盗用老人身份信息的难度。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力维建议,加大防诈宣传力度,如在社区文体活动开场前讲解防诈小知识,让更多老人了解诈骗的风险和危害。
个人防范层面,陈力维建议,子女定期帮助家里老人清理手机上的App,关闭高危App权限;为老人准备两张银行卡,其中一张不开通线上权限,供老人线下日常使用;平时多向老人科普新型诈骗案例,介绍常见骗局。张文婕建议,在老人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等安全软件,更好帮助老人精准快速识别手机内可疑诈骗应用,也为个人信息加上“安全锁”。
一旦确认老人遭遇诈骗,首先要保持冷静,防止二次上当受骗。专家表示,诈骗老人也有“产业链”,有骗子抓住受害者急于追回财物的心理,引导老人将剩余资金转入骗子掌握的“安全账户”,造成更大损失。此外,要通过正规渠道维权,如拨打市民热线、向派出所报案等,必要时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。
律师简介
张文婕律师
擅长领域:老龄产业合规、老年人权益保护,婚姻家事和财产传承,残疾人权益保障等。
社会职务:现任海珠区政协委员、全国律师协会老年人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,广东省律师协会关爱老律师工作委员会主任,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普法宣讲团副团长,广州市老龄办法律顾问,广州市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协会法律顾问、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法律顾问,广东省居家养老服务协会监事,广州市民政局智慧团养老服务小组专家,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调解员,广州市人民检察院首批检察听证员,广州市司法局调解库专家成员,佛山市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养老行业专家顾问,民建广州市委会青年与妇女委员会副主任、广州市律师协会婚姻家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,广州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,广州市德洋恩普为老服务公益促进会理事长,广州社会组织国际合作协会监事,广州市海珠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常务理事,海珠区琶洲商事调解中心副主任。
主要荣誉:全国卫健委授予“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”称号,民建广东省委会授予2018、2021年度社会服务优秀个人,广东省律师协会授予2018年优秀委员会委员,广州市民政局、广州市精神文明办、广州市妇联授予“2022年最美慈善家庭”称号,广州市律师协会授予2021年优秀委员会委员、2019年度“公益爱心奖”、2017年“优秀专门委员会委员”,腾讯授予“2017年腾讯大粤网十大影响力公益人物”,荣获民建广州市委会青年委员2019年积极履职委员。
媒体合作机构:中央广播电台,广州电视台,广州广播申视台,虎牙直播,抖音,腾讯大粤网。